“老鄭,不要著急,我們幫你想辦法”
“保險公司先定損評估,到時候補償”
……
7月5日
在黃巖院橋阜峰村
依托“契約化”黨建共建
一場矛盾被迅速化解
7月3日、4日的大暴雨使鄭仙兵和周邊幾戶農戶的西瓜地成了一片汪洋。瓜田邊是臺州市引水工程黃茅山隧洞的堆渣場,由于堆渣場的阻擋,排水要比周邊要慢一些。眼睜睜地看著就要收獲的西瓜被泡在了水里,鄭仙兵和鄉親們又急又氣。
鄭仙兵沒想到,第二天一早,阜峰村黨支部書記陳繼勇、村主任鄭仙通敲開他家房門,送來了“定心丸”。
“別擔心,施工單位會對西瓜進行補償的。” 陳繼勇一邊安撫村民,一邊聯系水務集團、施工單位,“在‘契約化’黨建共建后,鎮、村兩級黨組織,市水務集團及施工單位黨組織有了溝通的‘家’。農戶受損后,黨組織首先要維護好群眾的利益,第一時間響應訴求,然后,迅速與各方溝通,第一時間化解矛盾,這樣一來,工程才會有個好的施工環境。”
依托“契約化”黨建共建,7月5日上午,臺州市水務集團、施工方、保險公司,以及院橋鎮、阜峰村黨員干部到田間地頭勘察定損。
“保險公司評估定損后,會立即把補償款送到受災村民手中。同時,我們也吸取教訓,計劃在堆渣場邊上增設一條排水溝,加快周邊農田排水速度,防范類似強降雨對農戶的影響。”施工方浙江隧道臺州市引水工程黨支部書記葉東風說。依托“契約化”黨建共建,在得知農戶受損后,各方迅速行動起來,只有將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,才能讓引水工程這一民生工程真正贏得民心。
天氣暫時轉晴后,瓜地里的水逐漸退去,浸在水里的西瓜秧苗慢慢開始腐爛。農戶鄭仙兵雖然還是心疼西瓜,但對各方的迅速處理,卻是點了好幾個贊。“施工方也不希望水漲起來,大家都相互體諒。錢什么時候補都沒事,你們不推脫,有人馬上就來處理就好了。”
今年6月,隨著《臺州市水務集團與黃巖區關于引水工程“契約化”黨建共建協議》的簽訂,臺州市水務集團在我市率先開展工程沿線“契約化”黨建共建,以加強工程保障和維護群眾利益為主題,充分發揮黨建在項目推進中的引領作用。在下階段,臺州市水務集團與兩大引水工程各施工單位項目部、沿線鎮、村黨組織將充分發揮各自優勢,不斷深化共建,提高黨建引領力。